快轉到主要內容

切削液常見問題與解決方案全解析

目錄

切削液使用過程中的疑難解析與專業建議
#

切削液因具備冷卻、潤滑、清洗與防鏽等多重功能,已成為切削加工中不可或缺的輔助材料。然而,在實際應用中,切削液經常會遇到各種問題,影響生產效率與作業環境。以下針對常見問題進行說明,並提出相應的解決建議。

變質發臭
#

水溶性切削液變質發臭的主要原因在於細菌滋生。細菌以切削油中的礦物油脂肪、防腐蝕抑制劑及乳化劑為養分,若未妥善控制,細菌會迅速繁殖,導致乳化液酸鹼值(pH)下降,破壞切削液穩定性。細菌生長產生的臭酸味,主要來自硫酸還原菌,這類細菌在氧含量低的環境下繁殖,並釋放硫化物氣體。工廠停工或放假時,廢屑沉積於切削液底部,降低溶氧量,進一步促進細菌生長。此外,作動潤滑油覆蓋於切削液表面,阻隔空氣接觸,也會降低含氧量,為細菌提供有利生長條件。

乳化現象
#

切削液與潤滑油經長時間幫浦運轉混合攪拌後,容易融合成為難以分離的乳化狀態。若需分離,通常需靜置較長時間,才能讓油水分層。

起泡問題
#

切削液產生泡沫的常見原因包括水與切削油比例不當。需觀察泡沫產生的位置:若從噴嘴噴出即有泡沫,多半是抽水馬達吸入空氣所致;若噴到工件才產生泡沫,則可嘗試調整切削液濃度,過高濃度亦會導致起泡。建議避免隨意添加消泡劑,以免影響切削液品質。此外,應檢測水質屬於硬水或軟水,過軟的水也容易產生泡沫。

皮膚過敏
#

切削液可能引發作業人員皮膚過敏,原因包括切削液成分異常,或切削水被潤滑油覆蓋導致細菌含量過高,進而產生過敏反應。

廢油處理方式
#

最簡單的廢油處理方式為委外專業廠商處理。乳化液的化學分解是目前被廣泛接受的方法,透過添加少量化學藥劑,使乳化液分離為油與水。分離後,油可透過燃燒處理,水則佔體積約90%,需取得地方主管機關許可後,交由專業處理廠進行後續處理。

如需解決切削液發臭變質等問題,歡迎參考我們的相關產品